原标题:让世界看见平凉“以武载道”的千年风华财富加
“家门口就能看全国武术高手过招,这种体验太棒了!”
“平凉近年来频频举办全国性赛事,感觉到一个城市满满的活力与激情!”
2025年的盛夏,当全国多地被高温笼罩时,平凉却因“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2025崆峒武术大会的举办,点燃了另一种“热浪”——这里的热,是武术比赛与城市碰撞的激情,是游客与本土文化交融的热情,更是这座城市以创新姿态破圈而出的生命力。
崆峒武术(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届赛事涵盖传统套路、竞赛套路、对练、短兵及集体项目五大领域。全国17个省(市)222支代表队、6000多名武者集结崆峒,以拳脚刀剑诠释中华武学的千年积淀。此次大会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五大流派,融汇儒释道精髓,其“阴阳相生、以柔克刚”的哲学,在此次赛事中得以鲜活呈现。五千武者同台演武,既是对武术非遗的集体传承,亦是对“自强不息、以武载道”民族精神的当代呼应。
展开剩余87%刷屏平凉人微信朋友圈的预告信息,炸出了很多深度潜水的武侠迷。街头巷尾、茶馆饭桌,武术大会成了最热话题,不少人激动相约亲友一同见证这“家门口的武林盛会”;更有中年武术爱好者感慨“久违的热血在沸腾”。这股席卷全城的热浪,正预示着一次燃动平凉、全民共享的武术嘉年华。
这场万众瞩目的武术盛会,让世界看见平凉“以武载道”的千年风华。
文化优势:“武医同源”的城市文脉
体育赛事种类繁多,每座城市的定位和承载力也各有不同财富加,究竟哪类赛事才能真正与平凉的城市气质、城市精神契合?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落户平凉,正是看中了平凉“武术之乡”的深厚底蕴和崆峒武术发源地的独特地位。
地处战略要冲的平凉,自古战乱频繁,“民必讲武求备”以图存。官府倡武(如清代教场、民国国术馆),民间习武成风,武术薪火代代相传。今天,仍有约10万平凉人习武。崆峒武术跨越山海,在20余国开枝散叶。武术,早已深深融入平凉人的血脉,铸就了独有的精神气魄。
崆峒武术发轫于道源圣地崆峒山,佛道智慧共同滋养了崆峒武术“阴阳相生、形神兼备”的独特气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与技法体系。历代佛道人士皆有习武护道传统,近代佛寺亦重兴武风,延续了这一文化血脉。崆峒武术在民间生生不息,依托武术世家传承与外来拳种融合,形成29类拳种,300余套路的庞大体系,彰显陇上“旱码头”文化的包容力。崆峒武术的标志性特色是“奇兵”器械,佛尘化剑、烟锅为兵、铁筷子点穴,将日用器物升华为克敌利器,深植“武以载道”的哲学智慧。崆峒武术的现代传承形成了四层协作网络,平凉市武术协会以崆峒武术政策规划与学术研究为引领,系统挖掘整理《崆峒武术志》,并通过组织“六进”工程激活全民传承;崆峒文武学校作为主要传承基地,以赛事竞技、传承教学、海外演出三大路径推动武术广泛传播;民间武馆深耕社区传承,形成人才输送网络;民间代代延续的传承授徒方式,将拳法精髓倾囊相授,保持了武术的正统和文化基因的延续。四者协作使崆峒武术从地域性遗产跃升为平凉精神象征与全球共享的文化符号。
崆峒武术表演(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崆峒武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技击与健身,更蕴含着独特的“武医融合”智慧。其内外兼修的练习方式(如桩功、吐纳心法)与传统中医经络、气血理论深度结合,具有显著的养生与康复价值。
这种武医并重的理念,恰与平凉另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皇甫谧针灸文化互为映照。平凉灵台县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皇甫谧用尽毕业心血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奠定了世界针灸学基础。
近年来,平凉市大力推动中医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擦亮“皇甫谧”这一金字招牌。通过举办“皇甫谧针灸学术文化论坛”和技能大赛,广泛开展中医康养体验活动,不断提升“皇甫谧针灸”康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平凉着眼于长远布局,积极谋划建设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养生文化体验基地和皇甫谧针灸医疗保健基地,旨在打造以崆峒山为核心的特色康养旅游文化品牌。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县、市)区积极实践:灵台县开发30万余件皇甫谧系列康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万元;华亭市全力推进“中医药+”战略,建成涵盖种植加工、仓储流通、中医诊疗保健及康旅融合的项目达15个,不断充实康养服务体系。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灵台、庄浪、静宁3县中医医院均成立了治未病中心,所有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均设置治未病科。全市累计建成5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9个旗舰中医馆,1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有中医馆,逐步构建起医疗机构全参与、城乡居民全覆盖、生命周期全服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针灸甲乙经》(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财富加
平凉拥有的崆峒武术“武医同源”实践与皇甫谧针灸医学体系,共同构成了“武医融合”的独特城市文脉。挖掘与弘扬这一武医融合的传统智慧,是平凉发展现代化康养产业、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此次武术大会特意邀请了武医专家开展武医义诊,及传统养生功法的展示和教授。传统武术大会的举办与武医融合的探索,正是平凉作为“武术之乡”和皇甫谧故里,对自身文化宝藏的当代表达与活化利用。
皇甫谧养生枕(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化,看似无形,却深深熔铸在人们的呼吸与城市的血脉中,始终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繁荣的无尽动力。
以赛营城:赛事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
无论是武术之道、武医融合的康养之道,还是城市发展的创新之道,其精髓都需要鲜活的载体来彰显与实践,而高规格的体育赛事正日益成为展示城市气质、传递文化价值、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作为近年来平凉市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人次最多的综合性文体节会活动,本次大会除了精彩的武术对决,武医康养体验之外,还精心打造了平凉文化非遗展馆、文旅康养市集、特色美食和农特产品展销等多重体验版块,着力打造引流“爆点”。此次武术大会,正是平凉精心布局“赛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平凉的赛事版图持续拓展并呈多点开花之势:享誉国际的崆峒(国际)武术节、智力交锋的业余围棋公开赛、速度与激情并存的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平凉段)、全民参与的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一项项高规格、多元化的赛事如雨后春笋般落户平凉。这不仅彰显了城市活力,更清晰地勾勒出平凉全面发力、深耕“赛事经济”,全力打造“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旅品牌的决心。
“崆峒杯”第一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何一座城市要拥抱赛事经济?平凉又该如何借助这股热潮,“热起来、动起来”,加速向体育强市的目标迈进?答案蕴藏在赛事背后深远的城市发展布局之中。
强力引擎,引爆流量效应。赛事经济,本质是流量经济。顶尖赛事的举办,犹如强大的磁石,吸引着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赞助商和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人潮的汇聚,带动着信息流、资金流、消费流的活跃涌动,为城市带来实打实的“流量红利”与经济效益,生动实践着“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体育旅游新范式。
声名远播,擦亮城市品牌。赛事是最好的城市宣传片。平凉手握“武术之乡”“围棋之乡”两张体育文化名片,正通过举办如武术大会、围棋赛等品牌赛事,深度挖掘体育文化这座“富矿”。赛场上挥洒的汗水、展现的精神,都是向世界展示平凉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绝佳窗口,让“问道崆峒·康养平凉”的城市形象借此平台声名鹊起,拉近与省内、国内乃至全球的距离。
搭建平台,培育产业沃土。赛事的汇聚,为平凉搭建了高效的发展平台。平台之上,方能“大浪淘沙”。平凉借此良机,积极培育具有高度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赛事IP,探索“体育+”多元业态,力求将其打磨成城市新的金字招牌。同时,赛事热潮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身体育事业的热情,拓宽了体育人才的培养和上升渠道,为平凉体育事业注入更强劲、更充沛的活力。
力促发展,赋能城市升级。赛事更是撬动发展的支点。其一,聚焦效应显著提高招商引资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吸引优质体育服务商、体育企业扎根平凉,直接赋能经济发展;其二,“以赛促建、以赛促管”,倒逼城市体育场馆提升运营水平,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在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上寻求突破,形成可盈利、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为赛事经济的长期繁荣筑牢根基。
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现场(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体育赛事对城市的赋能是多重且深远的。它不仅本身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激活了城市资源的无限潜能。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已成为平凉拉动“体育+文化+旅游”消费、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优质载体,并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城市认同感方面,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崆峒武术的招法精髓,融于血脉的尚武崇德,“武医同源”的古老智慧,都在为城市的蓬勃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那源自中华武术千年锤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道,与平凉的文旅康养、产业升级深度交汇、同频共振,共同塑造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风骨和韧性。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与历史,更在于能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而这份共鸣,终将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财富加,因为,属于平凉的夏天,注定是全民共创、共享、共生的夏天。(柳娜)
发布于:北京市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